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克服制約我省裝備制造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思想觀念障礙和體制機制障礙,緊密聯系行業發展實際,組織有針對性的、形式多樣的學習討論活動,著眼于正確認識我省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以查找差距、解決問題,有的放矢,務求實效。
五、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依靠改革、開放、創新,走出科學發展之路
(一)河北省發展制造服務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在國內外際環境變化和經濟發展進程中,河北裝備制造業尚未徹底改變粗放的發展模式,已經明顯感受到資源、環境的壓力,受到運營成本上升,利潤空間趨緊的影響,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現代制造服務業發展,與發達國家比差距還很大,制造服務業實現的價值增值在機械行業價值增值總量中的比重比較小,服務手段和服務種類有限、服務跨度不寬,服務的方式不靈活。制造服務業的發展滯后,導致價值鏈的高端缺位,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過度依賴單機、實物量的增長,而為用戶提供系統設計、系統成套、工程承包、遠程診斷維護、回收再制造、租賃等服務業未能得到培育,絕大多數企業的服務收入所占比重低于10%(國外已經超過50%),主要業務屬于價值鏈低端的加工裝配環節。這些差距制約了我省制造服務業發展的速度和效益。
隨著用戶需求的提高,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實現我省裝備制造業又好又快發展已勢在必行。力在產業鏈向前后兩端延伸的“微笑曲線”發展上取得重大突破。
1、轉變觀念,高度重視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
在思想認識上要高度重視服務業的發展,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7號)精神,引導行業轉變觀念,轉變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的粗放型增長模式,抓住發展機遇,推動現代制造服務業加快發展,形成效率型的增長模式,結合我省實際,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制定現代制造服務業發展規劃,構建現代制造服務業管理框架,完善組織領導機構,建立發展協調機制,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資源,加快現代制造服務業健康快速發展。
2、建設現代制造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
以張家口、唐山、邯鄲、石家莊為重點,以10大集聚區為依托,建設現代制造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探索建立開放式的制造業研發設計服務體系,努力在實現服務功能的互補融合上取得新突破;探索建立專業化服務的新方式,努力在完善服務功能上取得新突破;探索建立現代物流體系,努力在實現裝備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上取得新突破;探索建立職業培訓新模式,努力在服務業人才體系建設上取得新突破;探索建立制造業非核心業務服務外包新途徑,努力在推動企業實現創新發展上取得新突破。(見附件)
3、抓典型、立標桿,推進我省現代制造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河北現代制造服務業發展進程中,陸續出現了唐車、中鋼邢機等一批典型企業,在服務于母體企業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能夠為行業、企業提供其共性服務,從而實現了跨越發展。要通過抓典型、樹標桿,確立更高創新發展目標,打造“精品服務”,提高我省裝備制造業的總體業態水平,徹底改變當前“低、小、散”的狀況,使之向高端、集群、效益的方向發展。
4、整合優勢資源,建立現代制造服務業咨詢服務平臺
產業鏈、產業集群的協作是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趨勢,其核心是針對區域特色產業鏈、產業集群的集聚優勢和規模優勢,通過互聯網絡,實現產品的協同設計、制造、檢測和在線服務。建設制造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就是要為服務的主體、客體之間提供一個在線協作的渠道和機制,從而推動制造服務業和服務企業的信息化。
因此,要通過政府指導,市場引導,依托具有較強研究開發、技術輻射、市場推廣能力的中介服務機構、行業龍頭企業,集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關力量,整合優勢資源,加快公共創新研發服務平臺、行業和專業性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和區域產業技術研究開發平臺的建設,這些平臺的開發建設,一定要找準市場、盯準企業需求,真正融入企業的業務鏈。而不能再像前幾年的ASP一樣,一哄而上,無疾而終。
5、加快發展IT服務外包產業,積極參與發達國家制造業的服務化分工
在經濟發展全球化和市場競爭國際化的今天,現代企業的發展,越來越注重“歸核化戰略”,回歸企業的核心業務。企業把其非核心的業務外包出去,利用外部的優秀專業團隊來承接其業務,從而使其專注核心業務,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快速響應能力。
因此,服務外包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趨勢,全球1000強企業中, 95%的企業制定了離岸外包戰略。據預測,未來3至5年將是中國外包服務行業的黃金期,因此,我們要積極做好承接全球產業轉移的準備,推進軟件服務外包基地建設,推動服務品牌和誠信體系建設,推動服務外包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高我省裝備制造業的服務外包業務能力。
6、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結合我省實際,研究、規劃和制定相關的現代制造服務業政策,建立健全相關的現代制造服務業法律法規,與國外現代制造服務企業站在同一個法律平臺上。具體講:就是要借鑒國外現代制造服務業發展經驗,建立健全現代制造服務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如美國為促進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法規,逐步放寬對公路、鐵路、航海及物流等運輸市場的管制;健全企業相關的認證體系;規范現代制造業服務標準等(美國現有55種認證體系,日本有25種認證體系。在技術標準方面,英、法、德等采用國際標準已達80%,日本已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