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克服制約我省裝備制造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思想觀念障礙和體制機制障礙,緊密聯系行業發展實際,組織有針對性的、形式多樣的學習討論活動,著眼于正確認識我省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以查找差距、解決問題,有的放矢,務求實效。
三、河北省裝備制造業又好又快發展著力點
1、從生產型制造轉向服務型制造.
裝備制造業是以加工、生產、裝配及組裝為主體的制造業。這種形態的產業,資源消耗高、環境影響大、效率效益低,而制造業發展的趨勢是以產品制造與增值服務相融合的產業形態,即服務型制造。因此,我省裝備制造業應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產品與服務深度融合,向加工、生產、組裝環節的上端和下端延伸,以提升在國內外制造業價值鏈中的地位,提高競爭力,提高為用戶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2、從高耗多污轉向綠色制造
裝備制造業雖不是高耗能產業,對環境的影響比起有些產業來講,要小得多。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很大。裝備制造業是向各產業部門提供裝備的產業,裝備的水平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用戶的節能降耗水平。裝備制造業自身的生產過程同樣要實現節能降耗,因此必須發展綠色技術、綠色工藝。從產品全生命周期著眼,從設計、加工到包裝、回收的各個制造環節都要實現綠色化。
3、從注重量的擴張轉向注重質的提高.
在產業高速發展時期,注重量的擴張,注重市場訂單的獲得,而容易忽略質的提高,忽略內在能力的提升。量的無度擴張必然消耗過多的資源,實際上是難以為繼的。當量的擴張、鋪攤子的思路遭遇市場突變的情況時,更是處于危險境地。當前市場環境比較嚴峻,企業應著力于產品質量的提高,著力于企業素質的增強,著力于企業能力的提升,唯有如此,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應對環境和市場的變化,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4、從重主機、輕基礎轉向主輔配協調發展.
過去若干年的發展中,為了盡快獲得市場份額,可以說是走了一條“逆向發展”的路,即先考慮滿足市場需要、制造出主機交用戶、關鍵零部件從國外進口。這條路使裝備制造業迅速發展,但關鍵部件對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制約日益顯現。近年來,重視基礎、重視關鍵部件的發展已成共識。產業發展思維應從“逆向發展”思路回歸到重基礎,主輔配協調發展的軌道。
5、從類比學習轉向自主創新.
裝備制造企業的創新能力薄弱,表現在“產品看同行”上,一旦市場出來某種產品,很多企業立即跟上,馬上同類產品充斥市場。這些企業的類比學習能力不能說是不強,但非長久之計。用戶需求不斷變化,市場需要創新。但自主創新需要技術能力的積聚,需要加大科技投入、需要激勵科技人員,故注重技術能力積聚是裝備制造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技術基礎。
6、從重硬輕軟轉向軟硬兼施.
硬件是有形的、易見的,軟件很重要但往往被人們忽視。技術改造時,蓋廠房、添設備固然重要,但工藝、流程、管理及技藝更重要。同樣的設備,不同的企業可以生產出不同品質的產品,關鍵在工藝、流程、管理及技藝的掌握。所以軟硬兼施,對于地區提升、對于產業提升、對于企業提升才是必須的。
7、從偏重通用型轉向發展專用型.
通用型產品是裝備制造業的“大路貨”,也是多數企業所熟悉和擅長的,但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專用型產品針對用戶工藝和工況,效率高、效益好、操作簡便、功能精化,更受用戶歡迎。相對于通用型產品而言,專用型產品也是一種資源的節約。企業需要不斷開發適應市場、滿足用戶要求的各種專用型產品,既實現了差異化競爭,也調整了產品結構。
8、從熟悉傳統產業轉向致力新興產業.
裝備制造業傳統的用戶是鋼電煤化油,通用的產品是泵閥機釜器,主要對應重化工業部門的需求。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改變和社會結構的演進,圍繞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發展低碳經濟等方面的要求,一批新的產業正在孕育成長。新一代通信網絡、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及電動汽車等領域所需要的高端裝備,有些剛起步,有些水平還很低,有些則很生疏。這些新興產業所需的裝備,前景誘人,將是裝備制造業新的增長點,也是產品升級的重要方面。
9、從關注機械技術轉向融入信息技術.
機械工程技術是一門通用性強的基礎性技術,是傳統的技術。技術變革的日新月異,也給機械工程技術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活力,其中與信息通信技術的結合和融合,最為廣泛、最為有效。機械產品中融入信息技術,從產品設計、制造過程到企業管理、市場服務、到“一攬子”工程應用信息技術,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和現實。如今,裝備制造業與信息通信技術的融合,正在向深度和廣度進發。積極主動地將信息通信技術與機械制造技術融合在一起,必將使裝備制造業發生深刻的變化,裝備制造業將迎來嶄新的發展階段。
10、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益管理.
我國裝備制造業就總量和規模而言,已進入世界前列,但產業的水平、效率和效益與先進國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不少裝備制造企業依然是粗放式管理,有些甚至還停留在作坊式的生產,造成大量資源浪費和環境惡化。精益管理就要把企業視作一個系統,尋求系統中各個環節、各個部分間的協調、通暢、精化,去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費,從而使系統高效運轉。
一個產業同樣存在精益管理,產業內部構成的協調、企業生產過程內外部環節的無縫連接、產能與需求的匹配等,都是產業能否高效運轉的關鍵,也是廣義上的產業的精益管理。我國裝備制造業從粗放管理走向精益管理,還未引起廣泛的重視,任務十分艱巨,還有一段漫長的路。
審視我省裝備制造業,充分認識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只要我們善于把握大勢,找準著力點,趨利避害,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依靠改革、開放、創新,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的新路,實現從經濟大省到經濟強省的跨越就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