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13年一季度的運行態勢
今年1-4月機械工業開局比較平穩。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幅有小幅回升,基本延續了上年四季度以來的溫和向好勢頭。
。1)工業增加值增幅比上年略有增長:1-4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上年,但低于全國工業;可喜的是4月當月增速高于全國工業。
。2)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幅略有提高
。3)利潤增幅比上年明顯回升
。4)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1-4月機械工業主營業務利潤率為6.12%,同比下降0.15個百分點。
。5)機械產品價格指數低位趨穩:產品價格低位趨穩,但3、4月份再現下行之勢,頗為令人不安。
。6)外貿出口:1-4月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 -0.31%,其中出口同比增長 4.19%,進口同比增長 -5.47%,累計實現貿易順差235億美元
。7)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急劇下滑 。8)各主要分行業走勢
農機、儀器儀表、石化通用機械、基礎件、汽車等行業形勢相對較好;工程機械、文辦機械繼續下行;內燃機比上年明顯回升;重型機械、電工電器、機床工具行業形勢仍較低迷,但與去年相比已基本止跌趨穩,并未繼續下行。由主要服務于投資活動的工程機械、商用車、重型機械等行業形勢繼續低迷可以看出:全社會投資活動仍未進入活躍期;由主要為機械工業自身服務的機床行業繼續低迷,則可看出機械全行業的景氣度在短期內尚未可期望大幅好轉。汽車總產量持續快速增長,其中轎車增幅下行、商用車增幅回升。
。9)主要產品產量
1-4月累計,約55%的品種產量增長,45%的品種產量下降。農機和發動機主要呈上升態勢;工程機械主要產品雖然1-4月累計產量仍為跌勢,但4月當月多數已實現正增長;儀器儀表行業增多跌少;文化辦公機械全線下滑;石化通用機械行業中石油鉆機、印刷機械、塑料機械產量下跌;重礦行業礦山機械產量開始下降,冶煉設備有所回升;機床行業主要產品仍以下跌為主;電工行業水電產量增長,火電下降;基礎件行業主要產品普遍增長。
。10)民營企業增速高于全行業水平
2、發展趨勢分析及全年速度預測
。1)從增速變化看近期經濟運行趨勢:
視點之一:一是增速比上年有所回升;二是4月當月回升略有加快;
視點之二:一是利潤增幅比上年明顯提高;二是4月增幅比1-3月有所回升;三是利潤回升主要依賴汽車行業。預計今后汽車行業利潤未必能繼續高增長,但汽車以外的機械行業利潤增幅有望溫和回升。
視點之三:利潤率比上年下降,說明成本上升、產品價格下降仍是主要矛盾,這將不利于利潤增長。
視點之四:年初出口增速回升,但3月明顯回落,4月回升有限;由出口交貨值增長乏力看,近期出口仍難樂觀;
視點之五: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急劇下降:增幅不但大大低于上年,而且低于同期全社會和全部制造業。說明企業對未來預期缺乏信心。
視點之六:財務費用及其中利息支出的增幅明顯回落,說明企業金融環境有所好轉,這有利于企業控制財務成本。
視點之七:應收帳款增幅雖仍高于同期產銷增幅,但已止升趨穩;說明貨款回收雖仍困難,但應收帳款過快增長的風險正在得到控制。
視點之八:庫存增幅尤其是其中產成品的增幅已降至較低水平,說明“去庫存”已取得明顯效果。這為今后景氣回升創造了條件。
視點之九:重點聯系企業訂貨額略有回升,1-4月機械工業重點聯系企業累計訂貨額同比增長3.90%,已扭轉去年以來負增長局面,表明行業景氣略有回升。但由于增長幅度仍不大,故仍難以支撐產銷快速回升。
綜上,可歸納以下幾點認識:一是前四個月運行態勢較平穩;二是在平穩總基調下已見回升;三是回升中利潤升幅快于產銷;四是民營企業回升貢獻率最大;五是回升動力來自于市場倒逼;六是形勢仍很嚴峻但無需悲觀;七是優勝劣汰已越來越成現實;八是應加速改革創造公平環境。
。2)全年行業走勢及發展速度預測
今年宏觀經濟環境比上年有所回暖,通脹風險緩解,需求形勢略好于上年,但程度有限;成本上漲、價格下行和產能過剩的壓力仍在增加;產業政策和市場環境有利于機械工業轉型升級;預計二季度仍將維持“平穩”態勢,強勁復蘇幾率不大,下半年形勢有望略好于上半年。
預計2013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速度有望略高于2012年,但總體仍處于較低水平,全年有望實現10個百分點左右的增長。其中:產銷增速預計在12%左右;利潤增幅預計在 8%左右;出口增長預計在 8%左右。
3、當前行業運行中值得關注的幾種傾向
由于競爭加劇,效益下降,業內出現了值得警惕的幾種傾向。
一是過度進行降價競爭。為了降低成本,不惜在材料和工藝上做手腳,以次充好,缺斤少兩,在質量檢測標準上實行“邊緣”政策,甚至某些知名企業和外資企業也已有甘冒風險者。
二是在“寧丟利潤不丟市場”的思想指導下,進行非理性銷售,賠本賺吆喝。不但在國內打亂仗,而且到國外惡性競爭。不但自己活不好,而且攪亂了全行業的市場秩序,使業內企業都失去應有的合理利潤和發展后勁。
三是企業領導的精力關注于跑市場、壓成本,無力顧及質量管理;產品質量下降,品牌信譽受損。一些曾經取得自主創新成績、已經具有成功業績的高端產品生產企業,在再次拿到用戶訂單、投入生產時,卻質量事故頻發,讓用戶對國產化信心動搖。
四是不切實際地壓低配套協作伙伴企業的供貨價格,使供應商失去合理利潤,也失去精益求精、不斷改善供應質量的積極性,最終危及自身。
五是過度裁員。不但裁減一線普通員工,而且少數企業連技術骨干也被殃及,企業長遠發展前途令人憂慮。
以上傾向十分危險。這些短視的做法對企業今后的前途十分不利,也和全行業“由大變強”的努力背道而馳。這樣做雖然也許可以解一時之難,但極不利于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必將傷及企業信譽和發展后勁,惡化全行業發展環境。到頭來只能使企業自身和全行業陷于更大的困難之中。
希望業內企業尤其是機械百強和汽車三十強企業摒棄短視做法,從長遠發展戰略著眼,千方百計克服當前轉型期的暫時困難,堅持不懈地構建創新驅動的企業發展新模式,在全行業“由大變強”的升級進程中迭創佳績,更好地發揮表率和引領作用。 |